作者:张学仁
作为一名体系审核员,我每天都奔波于不同的城市和企业之间,昨天在东莞,今天在深圳,明天去江西,忙碌的审核也带我领略不一样的地方风情。
在每次我前往另一个地方之前,也就是现场审核快结束的时候,总是会听到这几句话:
A:张老师,你那边有不符合吗?
B:老张,你写一下不符合哈!
C:老张,不符合写好了吗?
D:张老师,你的不符合依据是什么?
……
A:老师,有不符合吗?
B:老师,我们有几个不符合啊?
C:老师,不开或者少开点不符合行吗?
D:老师,这个不符合这样改行吗?
……
究竟什么是不符合?为什么要开不符合?不符合一定要开吗?不符合怎么开?怎么开好不符合?
那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不符合项”。
1
审核组通过审核方法获取到的客观证据对照审核准则,就会形成审核发现,审核发现分为符合性发现和不符合性发现两大类,符合性发现也就是满足了审核准则的要求,不符合性发现就是未能满足审核准则的要求,根据与审核准则的偏离程度分为严重不符合、一般不符合、观察项。
(1)严重不符合:组织在体系运行中,出现了明显违反法律法规要求的情形,或受到政府、行业监管机构的行政处罚,却未采取有效整改措施的情形;组织体系运行中所涉及的产品、服务、过程未得到有效识别,或虽经识别但未得到实施,或存在伪造、篡改数据和证据,以致造成了重大损失或无法履约的情形;
(2)一般不符合:体系运行中所涉及的产品、服务、过程,出现了偏离,但未造成重大损失或无法履约的情形;
(3)观察项:体系运行中所涉及的产品、服务、过程,于审核时尚未发生明显偏离或产生不良的后果,但如果按照此趋势继续发展,将会出现不良后果的情形。
2
在管理体系中,“不符合项” 是否一定要开具,并非绝对化的 “必须”,而是需要结合不符合的性质、影响程度、体系要求综合判断。我的核心原则是“既要确保体系有效运行和改进,又要避免过度形式化”。
而且我觉得开不符合项不是在“挑谁的错”,也不是在“谴责哪个部门不好”,一个好的不符合,它是可以通过“发现问题——分析根源——系统改进”的闭环,推动企业从“满足最低要求”向“卓越管理”进化。
3
我觉得开不符合对企业来说,有以下几点好处:
—— 确保体系有效运行:企业建立管理体系,通过标准条款规范其行为,不符合项的开具能及时发现“执行偏差”。例如,ISO 9001要求对供应商进行评审,若发现某供应商未经评审就开始下单,开具不符合项可完善企业对供应商管理,保证8.4条款的有效运行。
—— 识别潜在隐患:通过不符合项分析,能挖掘问题背后的管理漏洞。例如,“员工未做岗前培训”的不符合项,可能暴露企业培训机制失效,进而引发操作失误等风险。
—— 推动持续优化:定期汇总不符合项可发现管理薄弱环节。例如,某部门频繁出现“文件版本过期”问题,可能促使企业引入电子化文件管理系统,实现管理效率升级。
总的来说,审核组给企业开不符合项的核心目的是通过系统性问题管理推动企业的持续改进。所以,有不符合不可怕,学会正确处理不符合,才是体系运行的法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