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联系电话:0755-26165711
企业认证在线申请
摆脱“瞎忙”困境:让效率与有效性同频共振

作者:李波

“ISO9001只讲有效性,会不会拖慢效率?”

“当前运营成本这么高,体系执行的复杂性会不会成为效率提升的阻碍?”

“我们就这几个人,总不能整天只埋头做记录吧?”

——这些在审核现场反复被提及的灵魂拷问,戳中了企业运营的核心矛盾:是要“效率”,还是要“有效性”?


管理学大师彼得·德鲁克曾指出:有效性关乎“做正确的事”,效率则强调“正确地做事”。前者聚焦于方向、目标和价值(What & Why),确保行动通向预期成果;后者关注过程、方法和资源投入(How),追求以最小代价达成目标。

二者虽常被混为一谈,实则代表截然不同的行动逻辑。


   举个简单的例子

*你要出差,先确认“去北京” 这个目标对不对(有效性),再研究怎么去更快更省钱(效率);


*要是目标错了(比如该去上海却去了北京),哪怕你坐最快的一班高铁(效率再高),也是白忙活。


效率:速度与成本的博弈

图片

效率侧重于“正确地做事”,强调的是如何执行(How),关注过程与方法的合理性与经济性,体现的是过程导向。

效率的核心是“过程优化”,它致力于以更快的速度、更低的成本达成目标。这种对“量”的极致追求,驱动我们不断探索更快、更省的方法——在生产线上,标准化流程将每道工序的时间精确到秒;借助数字工具,邮件群发、自动化报表使重复劳动的效率大幅提升……这推动社会运转效率实现了跨越式提升。

然而,效率存在致命陷阱:若方向错误,效率越高,偏离目标就越远,资源浪费也越严重。就像在沙漠中疾驰,方向错了,跑得越快,陷入绝境就越深。


有效性:方向与价值的锚点

图片

有效性的本质是 “创造价值”。它要求我们首先明确:

——目标是否契合战略?(做什么)

——行动是否带来真正价值?(为什么做)


比如:

·管理者花一下午时间听员工吐槽,表面上看似乎不如埋头审批文件“高效”,但却能避免决策脱离实际;

·一家企业在研发前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调研市场,看似可能拖慢了产品上市速度,却能降低失败的风险。


破除误解:协同才是关键

图片

    总有人说:“ISO9001 只讲有效性,会拖慢效率。” 这是典型的误解。ISO9001的终极目标是通过有效的过程管理,最终提升整体绩效(包括效率)。它要求识别关键过程、明确责任、基于事实决策,这本身就是在为效率奠定基础。试想:一个乱糟糟、连方向都搞不清的团队,谈何效率?

体系复杂性阻碍效率?可能会,但非必然。复杂性源于未能有效实施“过程方法”和“基于风险的思维”。将体系要求生搬硬套、过度文档化、记录流于形式,必然消耗资源,这才是效率的敌人,而非有效性本身。

人少不能只埋头做记录?这绝对正确!这正是强调“有效性”的要义。记录的价值在于提供证据、支持改进。无效的记录(为记录而记录)本身就是对效率和有效性的双重破坏。


平衡之道:让效率服务于有效性

图片

效率与有效性并非对立,而是相辅相成的有机统一体,如同航海:先锚定正确的航向(有效性),再优化航速与航线(效率),才能高效抵达目的地。

·没有有效性,效率是 “瞎忙”;

·没有效率,有效性是 “空想”。

有效性是效率的前提:正确的方向为高效执行提供意义和目标。缺乏有效性,高效率是灾难。效率是有效性的支撑:高效执行确保正确的目标得以实现并可持续。脱离效率,有效性是空谈。在追求卓越绩效的道路上,我们既不能因盲目追求速度而迷失在错误的沙漠,也不能因过度纠结方向而困守港湾,错失机遇。


ISO9001不是效率的枷锁,而是构建有效性的基石。以有效性(做正确的事)锚定方向,以效率(正确地做事)驱动执行,我们才能在满足顾客要求、确保合规性的坚实基础上,不断优化资源利用、降低成本、提升响应速度,最终实现组织竞争力的全面提升。让效率与有效性辩证协同,组织方能在这复杂多变的时代,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