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English
联系电话:0755-26165711
企业认证在线申请
知识筑基,能力破局:审核员如何在“内卷”中突围?

作者:吴雅玲

华宇从七月起开始征集公众号稿件,鼓励大家以文字形式分享经验、表达观点,搭建了一个很好的互动学习平台

阅读近期公众号推送的文章,我欣喜地发现:团队的小伙伴们不仅在审核专业领域展现出精湛的功底,更在延展领域显露出独到见解。这让我愈发深刻地感受到:“知识”与“能力”所蕴含的非凡力量,正是我们应对当下认证行业激烈竞争(“内卷”)的核心武器。


厘清概念,才能从“知”到“行”

什么是知识?什么是能力(技能)?前段时间开展人员能力评价时,就涉及到了这个问题;一次前往审核现场的途中,罗老师也特意组织大家深入交流 。

这组常被提及的概念,看似简单,却易被混淆其定义、区别和关联。越是基础的认知,越需要精准界定。


简单来说:

·知识是我们通过学习、经验获得的认知总和,是“知道是什么、为什么”。

·能力,则是将知识付诸实践的本领,是“能做到、做得好”,需要通过实践、练习、经验积累发展。

知识是静态的,是对信息的拥有和理解。能力是动态的,是对知识的应用和实际操作。


若不具备相应的知识和能力,或二者缺一,那么企业管理过程及其效果可能是完全不一样的。

比如,企业生产过程有焊接的工艺,使用到锡膏。为维持锡膏的化学和物理稳定性,需冷藏存储(通常2~8℃,具体依厂商规格)并在使用前室温回温(通常2~4小时,依类型而定),这是知识。而建立一套系统,确保冷藏温度精准受控(如使用探头监测、定期校准传感器)、规范执行回温操作(如保持密封、标签记录)、严格遵循先进先出原则、并对多次回温或开封过久的锡膏及时报废。这,才是将冷藏回温的知识,真正转化为保障焊接良率的系统能力。

对于知识和能力,两者是相互作用,相互转化的。先学习获取理论知识,再通过练习将知识转化为能力,通过能力的提升进一步巩固知识的掌握。

这种“知”与“行”的转化循环,在生活中比比皆是,以驾驶为例:考取驾照、掌握理论知识只是第一步。真正的能力提升源于大量实践:在应对各种路况时不断观察、总结和调整操作。正是这种持续的“知识→实践→反思→能力提升→知识深化”的循环,才能让新手逐渐蜕变为能在复杂环境中游刃有余的“老司机”。


 “硬实力”,藏在知识与能力的共生里

回到公众号运营,我们团队的伙伴在掌握了扎实的审核理论专业知识后,能够在众多的审核项目中用心观察、善于思考、总结提炼,形成独到且言简意赅的见解,正是知识与能力相互作用的一种体现。想起罗老师曾强调过,“我们坚持锻炼培养审核员,让我们的审核员在任何时候,任何一个人单独拿出来,都是一只‘小老虎’。这也是我们的团队一直坚持的理念,并持续践行。”

这种在公众号中展现的思考深度,正是我们审核工作中知识与能力相互作用的缩影。将这种结合应用于核心的审核业务本身,其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既要熟稔体系标准及法律法规(知识根基),更要具备场景化应用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如从数据异常中定位管理漏洞、将专业判断转化为企业可实际落地的改进建议)。

知识为能力提供理论基础和指导,而能力则是知识在实际中的运用和体现。但是在现代社会,单纯的知识积累或能力发展都难以满足复杂的需求,二者的平衡与结合至关重要。


破局之问,在内卷中找到新的平衡点

在认证行业竞争白热化的当下,单纯的知识积累或能力发展已难以适应行业快速迭代的要求,二者的平衡与深度结合才是关键。

作为审核员,我们需持续思考:应补充哪些新知识、锻造哪些新能力,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持续创造价值、占据优势?

这一问题没有标准答案,需要每个从业者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欢迎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见解

哪些知识与能力的升级

会成为我们破局的关键?